蔬菜育苗技術
培育壯苗是蔬菜生產獲得高產的技術措施之一。俗話說:“秧好禾半”。蔬菜壯苗移栽成活率高,生長快,可提早上市,增加產量,提高效益。好的育苗技術可以節省用種量,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降低生產成本。
目前,在我市蔬菜育苗依季節可分為冬春育苗和夏秋育苗;按采用的不同育苗方式可概括為露地育苗和保護地育苗。露地育苗多在適宜季節進行,操作簡便,技術易掌握。保護地育苗是指利用現代先進設備和技術措施,為非正常生長發育適期的蔬菜栽培服務的,通過人為調控和改變局部環境條件而創造出一個類似或接近于蔬菜正常萌發所需要的外部環境條件,從而促使蔬菜種子在非正常期萌動發芽、出苗、生長的過程。
保護地育苗根據對溫度的控制管理不同又可分為增溫育苗和降溫育苗兩種。增溫育苗主要用于夏菜的早熟栽培育苗(包括越冬育苗);而降溫育苗則主要用于夏種秋收和秋種冬收的蔬菜生產栽培育苗。
增溫育苗根據熱源的來源不同又可分為冷床育苗和溫床育苗。在保護設施下只利用太陽光能而沒有其他人工加溫措施的育苗方式稱為冷床育苗,包括陽畦和塑料棚育苗等。除利用太陽光能外還有其他加溫措施的育苗方式稱為溫床育苗。溫床育苗根據加溫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釀熱加溫育苗、火熱加溫育苗和電熱加溫育苗等。
降溫育苗根據使用的降溫材料不同也可分為作物秸桿遮陰降溫育苗和遮陽網遮陰降溫育苗等幾種形式。
其他的育苗方式還有工廠化育苗、無土育苗、組織培養化育苗和無性營養繁殖育苗等。因各種原因,目前使用還不夠普及。
一、 冬春育苗
冬春育苗是指為配合春季早熟促成栽培而進行的越冬育苗和早春育苗。蔬菜深冬和早春季節,就自然環境條件而言是不利于蔬菜生長和育苗的時期,而在生產上為達到春夏菜早熟上市,提高生產效益和解決春淡市場蔬菜供應的目的,通常需要采取增溫育苗的方式來克服低溫對育苗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增溫育苗目前使用較為普遍的方式有:釀熱加溫育苗,火熱暗管道加溫育苗、電熱加溫育苗和塑料棚冷床育苗。
(一)冬春育苗床的主要類型及特點
1、釀熱加溫苗床
釀熱加溫苗床是利用床土下面的釀熱物質發酵生熱,從而使釀熱物上面的床土升溫的苗床。
釀熱溫床的升溫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機物質時產生的熱量進行的。
分解釀熱物的微生物種類很多,但對發熱起主要作用的是好氣性細菌。好氣性細菌分解活動的強弱,則與釀熱物質碳氮比和水氣含量適宜有關。當釀熱物的碳氮比(C/N)為20/30,含水量為70%,并有10℃以上溫度和適量氧氣時,好氣性微生物的繁殖活動旺盛,發熱就能正常而持久。
釀熱溫床實際上是老式陽畦冷床的改良與發展。其基本結構是由床框、床坑、覆蓋物、釀熱物及風障組成。具有如下優點:
(1)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生物能,節省了其他能源。
(2)通過釀熱發酵,前期升溫高,有利于出苗快而整齊。
(3)制作簡單,易為群眾掌握。
(4)不需先進的設備,投資少,成本低。
(二)釀熱加溫苗床的設置
1、設置步驟與方法
(1)床地的選擇:選擇向陽避風,地熱高燥,排水良好,離大田近,管理和運送方便的地方。選擇近一、二年內沒有種過茄果類、瓜類蔬菜等作物的地塊,以防病害的傳染。
(2)確定釀熱溫床的方位:塑料小拱棚或大、中棚覆蓋的釀熱溫床應該是南北縱長與塑料棚走勢相同。為提高光能利用率,亦可采用中間高、兩邊按一定的弧度傾斜。
(3)挖床坑:挖床坑主要應考慮其深度。床坑的深度要按照各地的氣候,菜苗的種類,苗齡的長短和釀熱物的不同等靈活確定。一般是氣溫較低,日歷苗齡較長,釀熱物發熱量較小的,床坑要求挖得深些,以便多填充釀熱物,提高床溫。反之,則可挖淺些。床坑平均深度一般為50厘米左右。此外,茄子苗和辣椒苗抗寒性較差,床坑要適當加深。床坑探成后,床坑底部應挖成兩邊偏低,中間稍高的正弧形。這是由于床坑的邊緣熱量易被散失,只有增加釀熱物厚度產生較多的熱量,才有可能補償散失的熱量,使全床的熱量分布均勻,溫度基本保持一致。
(4)填充釀熱物:釀熱物的種類很多,一般都是廉價易得的有機物。根據其碳氮含量的不同,可分為高熱釀熱物和低熱釀熱物。屬于前者的有新鮮馬糞、雞糞、羊糞、油餅及紡織屑等;屬于后者的有新鮮牛欄糞、廄肥、麥秸、稻草、瓜藤、枯葉及垃圾等。
釀熱物填充的數量和厚度,要根據釀熱物的種類,不同地區、溫床利用的早晚以及菜苗的種類而定。一般以20-40厘米厚為宜。釀熱物的厚度雖與床溫有關,但若過厚(超過50厘米),常因下層氧氣不足,使好氣性細菌活動不良,影響發酵;反之厚度不足10厘米時則幾乎不能發熱,只能起防寒作用。
釀熱物一般摻合了幾種不同的材料,在填入床坑前要充分攔勻。對干燥的垃圾、瓜藤和枯葉等,要先用水淋濕。據實驗,釀熱物的含水量以65-70%為宜,使手捏釀熱物,指逢中有水益出為度。為了使干燥的材料吸足水分,可在填入床坑前浸入水槽中,或逐步淋水濕透為止,保證達到所需的濕度。
釀熱物填入床坑時,須全床分布均勻,才能發熱一致。同時還要把釀熱物踏實,并做到全床緊實程度一致,要特別注意四周靠近土壁的地方須踏實。如果釀熱物不踏實或踩得不夠緊實,就會出現發熱快,熱度高,但不持久的局面,而且在發酵過程中,因體積縮小,還會造成床土下陷,不利于培育壯苗和苗床管理。若釀熱物的緊實度全床不一致,則發熱不均勻,且較疏松處在發酵過程中下陷幅度大,會造成床面高低不平,致使溫濕度差異大,秧苗生育不良。為做到均勻踏實,可把釀熱物分2-3次填入床坑。第一層鋪平踏實后澆入人畜尿,再鋪第二層,待踏實后又澆入人畜尿,再鋪第三層并踏實。
釀熱物填完后,用塑料膜蓋嚴,夜間可加蓋草簾,以提高保溫效果,促進釀熱物發酵生熱。
(5)鋪蓋培養土:一般當釀熱物填充2-3天,當溫度升至50℃左右時,就可鋪蓋配合培養土。培養土的厚度為:播種床7-8厘米,分苗床9-10厘米。
2、釀熱溫床不發熱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有時填充的釀熱物不發熱,或發熱后幾天或10多天溫度就很快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釀熱物已經發酵腐敗的緣。如果釀熱物已發酵腐爛,其碳水化合物已被分解,所以不會再發熱。這說明釀熱材料須選用新鮮的。發熱后很快就降溫的原因多為釀熱物太干燥的緣故。釀熱材料在填充到床坑中時如果加入的水量不夠或水份被流失,起初因釀熱物含有部分水分,可供微生物活動,從而使釀熱物發酵和發熱,當水份被耗盡的時候,微生物就會停止活動,釀熱物就不能繼續發熱了。遇到這種情況,可在床土表面均勻地挖開幾處,注入適量的溫水到釀熱物中,不久便可恢復發熱。
釀熱物中途停止發熱,還有一個原因是由于雨水滲入床坑,使釀熱物中水量過多,空隙被水充滿,空氣被大量排出,從而影響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阻礙了釀熱物中粗纖維等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因此,發熱也就相繼停止。為防止這種情況出現,苗床地一定要選擇地勢高,排水良好的地方。溫床周圍要深開排水溝。覆蓋物要嚴防漏水。如果在未播種之前,釀熱物中浸入大量水份而難以排出時,就須全部取出,摻入一些干燥的釀熱材料后再重新填入。
(三)塑料冷棚苗床的設置
1、設置步驟與方法
(1)場地選擇:建棚場地的選擇,要結合考慮光照、土壤、通風、排灌等條件。一是要選擇避風向陽,東西南三面開闊,沒有遮陽物,日照充足的地方。如果是丘陵地帶,選向南傾斜5-10度的地勢建棚較為有利。二是除地勢較平坦外,土質不宜過粘,最好是容易提高地溫的黑色砂壤土。并要求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地方。三是要通風流暢,但不是風口的地方。
(2)保護設施的選擇:塑料棚按其面積大小可分為大、中、小棚等,但大小如何界定則目前沒有統一的標準,一般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分類法是:棚的面積在180平方米以上稱為大棚,而介于180至80平方米之間的稱為中棚,小于80平方米的則統稱為小棚。塑料棚若按其組裝骨架的材料不同又可分為鋼架棚、水泥棚、輕質棚、竹木結構棚和竹木水泥混合結構棚等。塑料棚冷床育苗應選擇何種面積與結構的棚為宜,則主要考慮它的保溫增溫性,抗風耐壓性及操作的方便與否等幾個要素。根據我們的實踐經驗,塑料棚冷床育苗宜選用鋼架棚、水泥棚和輕質棚;大小則以大中棚為適,但也不宜過大,一般要求棚的面積在80-180平方米為好。同時棚膜也應宜選用無滴膜和聚氯乙烯膜為當。
(3)苗床設置:根據目前塑料棚冷床育苗的實際情況,其苗床設置可分為兩種,即低畦與高畦。
①冷床低畦苗床設置:首先將棚內床上按(1×10)、(1×20)或(1×30)平方米的規格挖成深20厘米左右的坑,然后再鋪上5厘米厚的苗床配合培養土即成低畦苗床。一般一個(6×30)平方米規格的大棚可挖四個(1×30)平方米的苗床。
②冷床高畦苗床的設置:所謂冷床高畦苗床即在塑料棚內只須將床土按(1×10)平方米的標準做成略高于床面的畦塊即可,然后整細消毒再鋪上一層3厘米左右厚的配合培養土即為高畦冷床苗床。一般一個6×30米規格的大棚可做12個(1×10)平方米的苗床。
2、使用塑料棚冷床苗床應注意的問題
(1)低畦與高畦各有其相對的優缺點,使用時宜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選用不同的作畦方式。低畦保溫效果好于高畦,但不利于濕度控制,因高濕引發的病害較重,應注意病害防治;高畦保溫效果不及低畦,但便于濕度控制,病害相對較少,應注意保溫。
(2)由于冷床苗沒有任何人工加溫措施,故應特別注意防寒抗凍,一般在苗床設置時,應先在棚內縱向兩邊各開挖一條深30厘米、寬20厘米的防寒溝,在溝里填滿稻草或雜草樹葉等物,以防棚外冷氣通過土壤滲入棚內。為提高保溫效果,在苗床上還應設置小拱棚,氣溫特別低時,小拱棚上還要補蓋草棚或麻袋。
(3)為防止雨水滲入棚內應在棚的四周開挖瀝水溝。
(4)越冬育苗以茄果類(茄子、辣椒、番茄)為主,其播種期以年前10月至11月上旬為宜,以大苗越冬;年后播種,茄果類及西葫蘆、莧菜以2月份為宜,其他春夏菜品種以3月份為佳。一般12月份和1月份在沒有加溫措施的情況下不宜播種。
3、塑料棚冷床育苗低溫危害的防護措施
由于塑料棚冷床科春育苗,正處于一年中氣溫低的12月份和1、2月份,因此低溫冰凍是危害冬春育苗的較大因素之一。一般情況下,在我省正常年份,冬春育苗只須在塑料棚內的苗床上再加置塑料小拱棚覆蓋保溫,而不須采取其他措施,便可確保育苗成功而不受低溫危害。但如果遇上氣溫特別低的嚴寒冰凍天氣(攝氏零下6度以下),且維持的時間又比較長時,且還須采取一些其他的補救措施,才能確保秧苗不受低溫危害。目前常用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多層覆蓋保溫:即在原有的雙層覆蓋基礎上(塑料棚膜和小拱棚塑料膜覆蓋),在小拱棚上蓋上一層稻草或報紙、麻袋等,然后再蓋上一層薄膜,使第二層膜和第三層膜之間形成一個空氣隔離層,這樣能有效地陰滯小拱棚外冷氣和小拱棚內的熱量相對擴散,提高保溫效果。另外在塑料棚外膜上還可加蓋草柵或麻袋等物,以便進一步提高保溫效果。二是人工補溫措施:考慮到長時間的低溫冰凍寡照,秧苗長時間處在多層覆蓋之下,就會長時間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或長時間處在光補償點以下,就會長時間不能進行不合作用或長時間處于光補償點以下,這樣秧苗不但不會有干物質積累,而且還會因自身的呼吸作用而不斷消耗原有的養分并不斷衰弱下去直至死亡。因此,遇到這種情況則須采取人工補光增溫措施,以延緩秧苗的衰弱速度,其作法是將電源接入棚內,在多層覆蓋的小拱棚內加裝100瓦的白熾燈炮,燈炮的數量可按每平方米20瓦的原則配備(有條件可以多配),如一個(1×30)平方米的苗床可加裝6個100瓦的白熾燈炮,這樣既可確保苗床氣溫提高又可補充部分光照以延緩秧苗的衰弱速度,對克服長時間的低溫危害具有較好的作用。此外,長沙地區菜農有的采用電阻絲進行棚內加溫的方法也是可行的,即減少覆蓋層增加秧苗的受光量,然后把電源接入棚內,將電阻絲連接拉直按棚的走向懸掛于棚內空中,并與電源連接成回路即可,但此法應注意安全。